什么是石鼓文,石鼓文是在哪里发现的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8 21:00:50

石鼓文其实是一些字体长方,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的的字写成的四言古体诗。这些诗被刻在了十座花岗岩石墩上,因为这些石墩外形看起来像鼓,所以被世人称为“石鼓文”。

据考证,石鼓文是我国先秦时代所契刻的文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为研究汉字形体演变与刻石书法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所以石鼓文不论是从出现年代上,还是从书法造诣上都可以说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石鼓文

石鼓文在唐朝初期就已经被人们发现了,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以后被迁入凤翔孔庙。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因为连年战乱,这些“石鼓”便流散于民间。一直到了宋朝,才几经周折被人们再次搜集齐,放置于凤翔学府之内。北宋时期的宋徽宗本来就有收藏古代器物的爱好,加上石鼓上那古奥的字体和石鼓曲折的经历,使他非常珍惜这些“石鼓”。

到了宋朝末年,宋金之间的战争连年不断,尽管宋朝皇帝极力想要保护“石鼓”的安全,后来还是被金人抢了去。所幸的是这些石鼓经历劫难,最终又回到了中原。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清高宗吸取了历史上的教训,让人仿刻了十个石鼓,放置于“辟雍”。

现在仿鼓被保存在北京国子监当中,这些仿鼓形状和刻字部位均与原石鼓有不少差别。原物的石鼓又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直至抗日战争爆发,为防止国宝被日寇掠走,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将石鼓一举迁到江南,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运回北京,1956年在北京故宫展出。

石鼓文的字体吸取了众多文字的特点,既包含了西周金文的圆润,又包含了秦代小篆的长方与挺拔秀丽。保存到今天的石鼓上的字很多已经磨损风化、剥蚀残损了,其中第九鼓上已经不剩一个字了,但从其他鼓上保留下来的字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些字体态堂皇大度、圆活奔放,气质雄浑,刚柔相济而有逸气。横平竖直,严谨而工整,善用中锋,笔画粗细基本一致,有的结体对称平正,有的字则参差错落,近于小篆而又没有小篆的拘谨。在章法布局上,虽字字独立,却又注意到了上下左右之间的偃仰向背关系、其笔力之强劲在石刻中极为突出,在古文字书法中,是堪称别具奇彩和独具风韵的。

石鼓文是一种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在书法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学习篆书的重要范本,甚至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美称。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