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刘长卿那些参悟人生的诗作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20 01:20:36

羡慕清闲,与佛道交游,从佛理与道化中参悟人生,是古代诗人的一项重要生活内容。下面我们学习了解一下唐代大诗人刘长卿那些参悟人生的诗作。

《赠微上人》:

禅门来往翠微间,万里千峰在剡山。

何事共到天台里,身与浮云处处闲。

诗之末句“身与浮云处处闲”,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但关键是如何“共到天台里”。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倚孤棹而能悠然,因为忆及高卧林中时的清闲;因归而将远离“江草”,独往而湘山更显深幽;白云渌水自然不能留住,但令人担心的是在千峰重叠的衡岳,如何能寻到你修行的禅房。

《送方外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诗人的送别叮嘱在后一联表示得十分明白:不要住到时人已知的地方,修行应该选择远离尘世的幽境。当然这与方外上人的禅品有关: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寄普门上人》抒发的是诗人另一种心怀:

白云幽卧处,不向世人传。

闻在千峰里,心知独夜禅。

辛勤羞薄禄,依止爱闲田。

惆怅王孙草,青青又一年。

前两联显示普门上入神秘的居处,诗人亦只听闻其居在“千峰里”,但心明上人在夜夜独自修禅。三联为自己终日辛劳且官卑俸薄而羞愧,向往着归农。尾联以“惆怅王孙草,青青又一年”点明与上人分别时间。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前三联句句隐含着一个“寻”字,乍读到后一联时似有点令人费解,诗题明明是寻道人隐居,怎么忽然蹦出一“禅意”。但静下来细细一想,这自在自开的溪花,正与不生不灭的佛心相对应,如果将“禅意”换成“道意”,岂不味同嚼蜡。作诗无定格,思更无定规,唯其如此,才能顺其自然,新意叠出。寻道人隐居,见溪花而能联想到禅意,这正是这首诗值得一读的原因。

《和灵一上人新泉》:

东林一泉出,复与远公期。

石浅寒流处,山空夜落时。

梦闲闻细响,虑澹对清漪。

动静皆无意,唯应达者知。

题为“新泉”,当是东林寺旁一处新发现或新开凿的泉水,诗人受上人相邀,相互以诗唱和。第二联点明泉与时。三联点明动与静。“动静皆无意,唯应达者知。”这才是诗人要表达的真意,小如泉水的流动与静止,大至雷霆万钧与一片晴空,原本属于自然现象,而其中所含玄机,唯有智者能洞察,其中也包括人生道路上的平安与惊险。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