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发展史中,是产生最早的一种文学样式。在我国,几千年来,诗歌更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那么诗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字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这就是诗的形式最初形成的原因。当时诗起着记事的作用。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也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字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与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字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是用感叹字表示情绪,如啊、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把在劳动中发出的“啊”的感叹声叫做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
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后,人类的大脑发达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前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了。
这里,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彼此相辅相成,互相为用。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歌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称,呼之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了诗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