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歇后语,歇后语如何分类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5-30 16:44:46

歇后语是一种隐语,它是我国长期流行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歇后语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代,但它的出现却远在唐代以前。

不过,古时候的所谓歇后语,是指把一句话的未了那个字不说出来,让人解答。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歇后,省略了要说的“水”字。“醉翁之意不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歇后,省略了要说的“酒”字。

歇后语

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歇后语,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类似谜语,说了前一部分比喻性的俗语,让人猜后一部分本意,本意是通过对前一部分解答得出,二者是有机组成。如说“擀面棍吹火——一窍不通”,说是用通俗的比喻来说明一个事理,就很形象,使听的人印象深刻。

歇后语大致分为比喻性和双关性的两类:

比喻性的歇后语,是歇后语的基本形式,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这种类型。用作比喻的事物,有的是实有的、有的是想象的;有的是运用典故作比喻说出来,而留后一部分本意作解答的结论,让听的人去猜想体会。但比喻和解答这两部分的联系必须紧密、贴切;结论必须从比喻中自然地引伸出来。例如: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鸡蛋里挑骨头——有意找麻烦。

张果老倒骑毛驴——往后看。

双关性的歇后语,就是比喻兼谐音,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的结论是利用同音字相猜,由原来的意义引伸出另一个意义。在我国古代民歌中,早就有过这类的歇后语。古代民歌乐府《清商曲辞•七日夜女歇》中说: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以“丝”字谐“思”字,这里已不是什么“桑蚕”、“悬丝”了;而是表达了昼夜牵挂悬念这另一层意义,属这类歇后语的有: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一连下了三月雨——少睛(情)。

雄鸡害嗓子——不啼(提)。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稀饭泡米汤——清(亲)上加清(亲)。

书面上的歇后语,一般是把前后两部分同时说出来,中间用逗号或破折号隔开。但有的歇后语前后衔接很紧,不易隔断,也可以把前后两部分连起来,比如“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芝麻开花节节高”。

附:十二月的歇后语

正月的门神——过了时。

二月的杨柳——分外青(亲)。

三月的桃花——红一时。

四月的梅子——多少带点青(亲)。

五月的粽子——过时货。

六月的腊子油一熬不住。

七月的荷花一一时鲜。

八月的黄瓜棚—一空架子。

九月的甘蔗—一甜到心。

十月的桑叶——没人采(睬)

十一月的洋葱——根枯叶烂心不死。

十二月的井水——热乎乎。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