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之,日本也来了真的“倭寇”,一乱19年,直到1564年被戚继光平息。
之后,海上来了更多、更远的不速之客。康熙、雍正、乾隆当政,即1681年10月康熙平定三藩之乱至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民变,长达115年。期间,拓展大面积疆域,数种工业产品超欧洲,cdp领先于世界,编《康熙字典》、《四库全书》,向欧洲展示中华文化,被称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
康熙本身是西方文化的受益者。前任皇帝顺治有八个儿子,为选哪个作为接班人发愁。当时清廷任用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为钦天监。汤若望也通现代医学,说顺治患的不治之症是天花,康熙脸上有痘痕表明他出过天花且具有终身免疫力,而其他皇子都没出过天花。换言之,没出过天花的还会出天花,夭折可能性更大。就这样,顺治指定康熙为太子。
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康熙对西方有一种较开放的心态,他曾亲自巡视北京的天主堂,御书匾额,由各地教堂转抄。当时中国一些商品已开始畅销世界,如茶叶销俄国,生丝及丝织品销日本,瓷器、地毯、漆器、首饰、家具及“南京货”(未漂白的棉织匹头)销欧洲及美洲。
中国文化也在欧洲盛行。西班牙传教士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编写的《中华大帝国史》,1585年在罗马出版,引起轰动。该书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16世纪有关中国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礼仪、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经济等情况,“用理想化的手法,把当时的中国社会及政体描绘得完美无缺”。
随后介绍中国的书就多了,仅在法国出版的图书就有《康熙皇帝》、《中华帝国全志》、《鞑靼史》、《皇舆全览图》、《耶稣会士中国通信集1689-1781年》等。其中《康熙皇帝》1697年在巴黎公开出版,向西方大展康熙那经过精心包装的光辉形象。
当时西方帝王们则像当今少男少女“追星”一样崇拜中华文化,不仅仿造中国皇家园林,还仿效康熙们亲自驾牛扶犁耕地作秀。法国文豪伏尔泰在自己书房中挂着孔子像,每天起床便向孔子行礼。可以说,中国人过强的虚荣心,一半是无知的外国人捧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