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浩然的诗,领悟诗人心中的田园风情画卷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2-29 18:29:47

孟浩然一生长期隐居鹿门,四十多岁才游京师长安,与张九龄、王维是至交。孟浩然的诗,是唐代田园诗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散发出馥郁的芬芳。下面我们看几首有代表性的佳作: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节,还来就菊花。

老友在家以鸡黍以待,邀我去作客,道路两边的绿树浓荫在村口上空连在一起,廓外逶迤远去的青山斜人旷野,开轩面对的是果园菜场花圃,呈现出田家清幽别致的风光;于是“把酒话桑麻”,真有点酒逢知己干杯少,话语投机不嫌长,氛围和谐融洽,浓浓友情激发主人再次热情相邀,客人亦欣然答应:待到重阳节,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短短的一首五言诗,将日月两大天象揽入其中,并寄托着个人的情思,而且自然贴切,这在唐诗中也不多见。尤其是后一联给人以无穷想象与回味。原野旷远,从江上望去,树木似乎都长高至天外;江水澄碧,将空中的明月与水中的明月映得分外明亮,拉近了人与月的距离,有一种似见故人的亲和感,从而冲淡了由日暮引发的“客愁新”。

《耶溪泛舟》当与上一首属同时期作品: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耶溪即若耶溪,为西施浣纱之处,在这样的地方趁着落日余晖清溪泛舟,自是有一种别样的情趣,何况澄明的水中不断有鱼儿跃起,更增添了几分活跃气氛。面对“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自然会勾起对范蠡与西施故事的回忆,欲与之交谈,但只是“相看似相识”,只能“脉脉不得语”,不无遗憾地保持沉默。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山寺钟鸣,渡头争渡,人流顺着沙岩纷纷涌向江村。江村在当时想必已是一个有相当人口的临江乡村,不然不会有“渔粱渡头争渡喧”这样的情景。这是诗人“余亦乘舟归鹿门”看到的热闹场面。

不过诗人居住的是鹿门山,在全唐诗中诗之标题就是“夜归鹿门山歌”,离喧闹的江村应该有相当距离。“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庞公即三国时的庞德,与孟浩然一样是襄阳人,居岘山之南,躬耕田里,未曾入过城,当时的荆州刺史刘表曾数次请他出山,均遭拒。后偕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在当时算是一位高人。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