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不幸也有幸。不幸是非长子没早继位,有幸是意外继位,且接的是盛世。接盛世之位也是既有幸又不幸,有幸是基础好,不幸是锦上添花难。纵观中国历史上的40余个盛世,在盛世基础上再创新盛世屈指可数,大都是在乱世基础上开创新盛世。换言之,盛世的接班人大都是庸君,甚至昏君,而难有明君。
接到一个好的班子,想干事业的往往只需“无为而治”,萧规曹随。如果是胸无大志之辈,那就真的什么也不干了,躺在那里吃老本,将前任盛世成果挥霍一空。这种昏君远比李忱多。南齐武帝萧赜在位时注重经济,力行节俭,与北魏友好,减少军事,发展教育,时有恩赦,很快开创“永明之治”。史书描述:
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祛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
这段文字够诗情画意!可惜萧赜命薄,在位仅11年。更可惜的是他没能培养好接班人,太子萧长懋好佛讲排场,竟敢瞒着父皇大兴土木。萧长懋夭折后,由其子萧昭业直接继位,可这孙子更糟!萧昭业长得挺帅,又写得一手好隶书,极受父亲与爷爷钟爱。然而,他非常贪玩。父亲去世,他虽然号哭不止,转身便寻欢作乐。爷爷丧期,他哭完回宫让胡妓排成乐队,夹道迎奏。他出手阔绰,动辄百万数十万,不到一年便将“永明之治”积蓄的数亿钱挥霍得差不多了。萧昭业的堂叔祖大将军、尚书令萧鸾一再规劝,可他不听。他怀疑萧鸾有篡位之心,令中书令何胤谋杀。何胤不敢,萧昭业又把萧鸾打发到外地去。萧鸾无奈,只得先下手将萧昭业杀了。不到一年时间,萧昭业就将自己的性命玩掉。又勉强撑了八年,南齐江山也给折腾完了。
假如李忱像萧昭业只管挥霍享乐,而不顾江山,就不必去搞那一系列改革,也没剩什么钱给军队。那么,即使身边的文官武将不谋反,也难保吐蕃、党项人不会入侵。那样一来,不仅李忱的皇位坐不了十余年,整个大唐江山也可能撑不到黄巢揭竿起事。
其实,李忱只不过是尽职,萧昭业只不过是本性难改。他很可能根本就没兴趣当皇帝,是被封建制度赶着鸭子上架。
将无志、无能力复兴国势的人硬扶上皇帝的宝座,是封建制度的责任!我们可以指责某人宫廷政变,可为什么没有一种制度可以将这种无志、无能力或者蛮干的人及时和平地赶下台呢?
不难发现,唐朝皇帝都有一个明显特点:前十年八年大都不错,有些还能开创盛世,但“晚年”一个个转去沉湎于得道成仙,而置江山于不顾。看来,皇帝这种职业的“终身制”实在不得人心,连皇帝本人也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