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含有这样的要求:考生的文章内容必须联系实际,只有“联系实际具体恰当”的作文,可望取得好的成绩。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型都绝不雷同,但其评分标准中为什么都有此项要求?仔细想想,这应从写作与社会的关系来回答。我国很早就有文章“为世用”的观点。
思想家王充在他的自传中说:“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也主张:“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这也是“为世用”的另外一种表述方式。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得更为明确:“文章合为时而著。”
清初进步的思想家顾炎武也说:“文须有益于天下。"
由此可见,“为世用”的观点在我国的写作理论中影响深远,形成了传统的精神。
我们可以试想:作者写出的文章言之无物,空说空讲,或是抄书抄报,人云亦云,这样的文章对社会有何益处?所以,写作应联系实际、有的放矢,这是文章的社会职能决定了的。在现代的新技术革命热潮中,不论是汲取知识还是传播知识,都得通过写作。通过书面语言才能实现。作者的劳动要想“有益于天下”,有益于“社会”,就得在联系实际上多动脑筋。
1、联系实际,首先应加强主题思想的针对性。文章的主题只有“拨响在亿方人民心里绷得很紧的琴弦”,“才会在读者的心里激起强烈的共鸣。为此,我们在写作中应该选择那些“有切实意义的、涉及最迫切问题的主题”(克鲁普斯卡娅语),真正做到有所为而发、有所感而发,决不做那些无病呻吟、敷衍搪塞的表面文章。用顾炎武的话来说,这样的文章只能是“有损于己,无益于人”。
2、联系实际,还应该批准观点和材料的“结合点”。紧紧地扣住文章的中心来选择材料,真正做到“目标始终如一,笔下不乱方寸”。罗列材料、铺叙事例并不等于联系实际。我们在使用材料来说明观点的时候,要准确地抓住材料的“重心”,还要在观点和材料的结合部位上作深入的开掘。
3、联系实际,还应做到具体。所谓具体,就是说,叙述清楚明白,交代简要中肯。既写了人物“做什么”,更要写出入物“为什么”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