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汉字的具有表意表情功能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8-20 20:46:50

就人类认识和交流的过程来说,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人类社会的童年和每个人的童年相仿,有一个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

一般认为,最开始的文字可能基本上就是图画。如“牛”字,最开始是一个牛头,如打猎获取三头牛,可能就画三个牛头。随着岁月的进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简化,便把牛角和耳朵的双钩形状简化为线条,中间依旧是牛的脸。再进一步,则将脸的形状也简化为线条,这样,一个向上弯曲的形状是双角,一个基本平的直线则是双耳,一个竖线是牛脸,“牛”字经过非常漫长的岁月便这样形成了,这样的文字便是象形字。

有的文字意义比较抽象,如“上”、“下”、刀的“刃”等,用象形字无法表现,人们便用强调某一部分或加一点表示出位置。如先画一条横线以象征地平线,在上边加一点则是“上”,在下边加一点则是“下”。这类依靠在一定结构上加点来强调某一方面或某种意义的字就被称为“指事字”。

在些基础上,大量新字又被创造出来。最主要的手段便是两种,即“会意”与“形声”。将两个独体字的意义合在一起而产生一个新的意义,这便是“会意字”,如人疲乏往往靠在树上歇一会儿,于是人靠树木便是休息的“休”字,人被关在一个密封的屋子里便是囚徒的“囚”。停止挥动武器便是真正的“武”,因此“止戈”为武。

用一个独体字表示意义而用另一个独体字表示声音,这样两个独体字合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新字,就叫做“形声字”。这样创造的字数量相当大,如凡是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加“公”就是松树的“松”,加“白”就是柏树的“柏”,加“俞”就是榆树的“榆”。草字头、三点水、玉字旁、金字旁的字大部分都是形声字。

由于汉字的这种造字方式,字形与表达的意义便产生了内在的联系。具体的名词比较好理解,虚化的词也是由具体的名词转化来的。举两个例子:

如表示量词的“斤”,我们知道最原始的意义是斧子。但当人们需要进行交换时,便需要一定的计量单位,于是要用一定重量的东西表示最基本的单位,而人们经常使用的斧子的轻重大体合适,于是便用“斤”来作为重量单位。时间一长,人们便习惯了“斤”的重量单位作用,于是重新给“斤”再造一个字,在“斤”的上边加个“父”字表示声音,这样,“斤”作为砍伐工具的意义逐渐淡化。其实在战国时期,这两个字还经常互用,如孟子就不止一次说“斧斤以时入山林”的话。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