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是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时颁发的诰命或敕命。
圣旨均为卷轴形式,其轴柄质地按接受圣旨官员的品级,有严格的区分: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圣旨的书写材料也十分考究,均为上好的绫锦织品。圣旨上的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对于圣旨的长度,历代都没有硬性规定:长的可达500厘米,短的约为200厘米;宽度一般约33厘米。
为了达到防伪的目的,有的圣旨两端会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有的圣旨印满了祥云图案,就像今天的防伪水印一样。尽管样式有所不同,但所有圣旨开头的第一个字必须写在右上角第一朵祥云上。
想要篡改或者伪造本身就很难,出了正常的印章防伪之外,古人在材质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用于圣旨的布料不仅有“渐变色”的,在康熙年间还采用过很严细的作为材料的绢布,绢布均匀地印满了祥云图案,类似如今的防伪水印一样。而且所有的圣旨开头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印在右上角第一朵祥云上。
而且清代的圣旨一般均采用满汉双语书写,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一定防伪作用。
明清两代的圣旨都是由翰林院中的庶吉士撰拟的,所以,圣旨的文字端庄秀丽、圆润飘逸。圣旨的行文极为洗练,几乎达到无可增删的程度,其内容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