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由于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加之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明朝建立后,开国皇帝朱元璋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明初,随着社会经济的较快恢复和发暖,人口也迅速增加。
为了对国家进行有效的治理,朱元璋决定对全国进行一次户口清查,1370年(洪武三年),朱元璋派军队协同地方对人口进行“点闸对比”(户口清查),同时编造“户帖”(户口册),作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的依据。
具体做法是:每户发给户帖,户帖上面首先填写户主姓名、籍贯和全家人数;接着分别填写每一个成年,未成年的男子和妇女的姓名、年龄、同户主之关系;最后填写全户的产业,如土地、房屋,树木等。户帖上还需注明户别(民户、军户或匠户)。户帖填写完毕逐级呈交上报,最后存于中央政府的户部。
我国自先秦便有户口登记制度,经历代不断加以完善,比如隋朝进行的“大索貌阅”,就是一次相当细致的户口登记。不过,明以前各代的户口仅登记应纳税服役的人口。明初的这次户口清查则不同,它要求各户将全家人口不分男女老少,均登记在户帖之内,所以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次人口普查。
朱元璋的这次人口普查,体制之完备,内容之翔实,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而国际上公认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