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宦官专权对唐王朝有害,但也有利的一面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24 17:32:48

唐代宦官有过种种劣迹,但它在维护中唐以后中央权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唐代宦官区别于东汉及明代宦官的最重要特点,是宦官握兵权。这时的兵权,一是指宦官统领神策军,二是指宦官出任地方监军。这是唐王朝针对当时形势采取的相应措施。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唐代宦官专权

宦官统领的神策军,是中唐以后唐王朝在军事上的主要支撑者。宦官掌握神策军,大大增强了唐中央的军事实力,对于防遏少数族侵扰和抑制地方藩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史之乱,唐几于亡,而唐王朝终于能维持百数十年之久,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宦官及其所领的神策军,是军事上的主要支撑者。

宦官监军也是中唐以后的特殊历史现象。唐中央在叛服不常的跋扈藩镇派驻的监军,尽管不能施展全部职能,只是“羁縻而已”,但它仍是中央统治的象征,构成了中央与藩镇联系的桥梁。多数节度使为了获得朝廷旌节,仍需“严奉监军,厚遗敕使”。而在中央政令所及的藩镇,监军则能以“常驻大使”的身份,忠实贯彻皇帝旨意,起到“监护统帅,镇静邦家”,“布皇恩于阃外,推赤心于腹中”的作用。

诚然,由于宦官有皇帝心腹的特殊身份,监军往往“权过节度”。监军干政,有时会削弱地方军队的战斗力,以致造成军事上的一些失败。但权衡利弊,其积极作用应是更主要的。

唐代宦官还以枢密使、宣徽使等要职,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两军中尉、枢密使和宣徽使,类似南衙的宰相。《旧五代史•职官志》说:“唐朝择中官一人为枢密使,以出纳帝命。”代宗时用董秀掌枢密,宪宗以刘光琦、梁守谦为枢密使。宣徽使之设,大约与枢密使年代略同。中唐以后,宦官以枢密使、宣徽使及中使的身份,参与决策,宣传沼旨,出纳王命,不仅加强了对文臣武将的监督控制,而且延伸了皇帝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皇权。

所以说,宦官植根于专制主义的皇权,滋生于政治腐朽的土壤,一旦获得窃权干政的资本,便擅作威福,为所欲为。但也不能把封建社会本身的弊端和盘归之于宦官。还应当看到,在唐王朝面临外扰内乱、各种矛盾尖锐、皇权衰弱的情况下,宦官作为皇帝的心腹和助手,对监视朝臣、控制藩镇,抵御少数族侵扰,维护中央政权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