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重德不重才的举孝廉制度(2)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3-20 20:03:55

按照他的声望,举孝廉那是必须的了。可人家赵宣还不去,说不行啊,我还得继续在坟里尽孝呢。可是也活该他倒霉,后来换了个新郡守陈蕃,是个爱较真的主儿,总觉得他这么做有点“雷人”了。于是派人暗地里查访,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守孝二十多年的赵宣什么也没耽误,生了五个生龙活虎的儿子。结果陈蕃把他抓起来,定了个欺侮鬼神、造谣惑众的罪名。

郡守说了算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被举了孝廉的人,要表示感激之情,因为机会是郡守给的嘛。这样一来,所举的孝廉就在某种意义上和郡守有了私人关系,甚至成为郡守的亲信和家臣,时间长了,难免拉帮结派,成为一个个的利益集团。

这些问题后来有了规避的办法——清议。就是有一些被公认为公平公正的士大夫对各地的孝廉进行评价,如果有人提出异议,那就要重新考察或者予以抵制了。这一办法,到了曹魏时期,发展成“九品中正法”。各州、郡、县都有一些有声望的人担任大、小中正,并把人才按照德行才能分作九品,“综合得分”后按照品级录官。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