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的起源,中国什么时候出现牌坊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1-25 20:25:14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为牌楼。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察分析,牌坊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最早的牌楼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

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但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牌坊

古时候,牌坊其实就是门的称谓。在唐代,我国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唐代称为“坊”。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只剩下现在这种形式,于是老百姓逐渐地称这种坊门为牌坊。

当时,如果里坊居民中有人有了“嘉德懿行”,封建统治者就加以旌表,榜于门上,叫“表阊”。所以有些坊门就成为一种纪念性建筑物。它起初是木构建筑,明代出现了用石头建造的,就叫牌坊。

牌坊分柱子出头与不出头二式。柱子出头的,起初和“乌头门”的样子差不多,后来才发展成多间的大牌坊。这类大牌坊以明代嘉靖时修建的长陵石牌坊为最早,而且比较完整地保存至今。也有的在大额枋的中央冠以火焰宝珠,则叫火焰牌坊。至于木结构而装琉璃瓦顶的,一般就称牌楼。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