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其辞藻瑰丽,句式两两相对,四六相间,但往往内容空虚,不太适合抒情达意。在隋朝时就已经被皇帝批评,隋文帝曾下谕旨,要求改革文风和公私文翰并宜实录,不得再用这种华而不实的文章。但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来改革文学历来难以收到效果。
进入唐朝以后,骈文依旧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虽然在韩愈以前的李华、萧颖士、梁肃等人已开始提倡和写作古文,但未成风气。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思想文化混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佛道两教兴盛,公私文章中骈文居多。韩愈站在维护中央集权和反对藩镇跋扈及宦官擅权的立场上,极力提倡恢复儒家传统,而儒家著作是古文。要想传播儒学,恢复儒学的独尊地位,非得恢复古文传统不可。于是韩愈挺身而出,大张旗鼓地提倡儒学,排斥佛老,提倡古文,反对骈文。
韩愈认为,儒家思想保存在儒家典籍中,而儒家典籍皆在三代两汉的文章中,因此,要恢复儒家传统,就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古文形式。在这种理论指导下,韩愈全力创作崭新的单句奇行的散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相对抗。
韩愈不顾流俗的嘲讽,坚持自己的创作道路,曾在四门学和太学当教授,晚年当过国子祭酒,在教育界和学术界都享有很高威望。他大力培养弟子,因此有很强的号召力,再有柳宗元的支持,韩门弟子皇甫浞、樊宗师、李翱等大量创作,终于扭转了文风,古文取代骈文而占据了文坛的主流,这是自从汉末以来文坛上破天荒的大事。
复古中追求变化、继承中进行创新——这是韩愈古文运动理论和创作实践的最可贵之处。文风的改变不但需要理论,更需要创作实践。
韩愈以其创新的实践颠覆了当时许多文体。苏东坡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柳宗元的文学贡献在于他使寓言脱离了其他文体的附庸地位而独立出来并成为新的文学体裁;山水游记将自然描写与主体抒情结合起来,使这一文体提升了表现水准。韩柳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中,成为明代以后人们写作古文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