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禹治水的历史记载

文章主题:历史人物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3-06 19:35:22

各民族与国家的历史发展,大多依靠各个时期的文字资料记载。但是,对文字出现以前的情况,就只能依靠对当时的器物和遗址的挖掘进行研究分析。此外,文字出现以前,还有以口头传说方式传递的历史。

这段靠传说而记载的历史通常称为“传说时代”。传说时代的历史,有的被考古实物所证实,有的缺乏相应的考古证据。如希腊的《荷马史诗》经过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在爱琴海周围地区的挖掘,证明史诗中的传说是真实的,在全世界引起强烈的反应。《圣经》中洪水与诺亚方舟的故事,也同样引起不少学者的兴趣,虽然没有出现《荷马史诗》那样的成果,但却促进了对西亚地区史前史的研究。

大禹治水

在中国,史前史的传说和神话也相当多,特别是大禹治水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以文字和器物为依据做了很多可贵的探索,但由于资料残缺且零乱模糊,目前尚缺乏新的突破。我想从地理学角度来分析一下大禹治水的范围和可能性。

据《孟子•滕文公》上篇称:禹疏九河,沦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文中还称: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按此说,则治水范围应包括今天的汉水、淮河、泗水以及今黄河下游与河北南部。

从“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与“水逆行,泛滥于中国”来看,其“天下”与“中国”的范围,应大体为夏以前尧、舜时期政治集团的影响范围。根据,目前对夏的国都迁移及其方国所在地的推论,应大体在今西安、太原、安阳、开封、登封、洛阳及其附近地区。因为禹的治水在夏建立前,故治水范围不会超出此地区。从中国文化发展情况看,这一地区也是仰韶文化遗址比较集中的地区。

从地理条件看,它是黄土高原的东南部及其边缘地区,与四周具有明显的地理差异。西北由于降雨减少,向森林草原与草原地带过渡。东面由于当时黄河下游两岸多低地、漫流,沼泽、湖泊错综分布,与龙山文化起源地的山东中间有过渡带。南面则以伏牛山与淮河水系而与长江流域为界。大体上说,是华夏集团所在的东南部分。

这是黄河、汾水、渭河、洛河、泌水支流汇集黄河及太行山南麓诸水注入当时东北流向的黄河的所在地。按气候条件,这里的降雨在600毫米左右,其中50%-70%集中在夏季。洛河与伊洛河下游相连地区,是东南地区雨量变化最大地区之一,洪水灾害频繁。根据竺可桢的研究,夏禹时期恰在公元前3000-前1100年的一个温暖期内,出现特大洪水是有可能的。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