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即有"皇"、"帝"的称谓。《说文解字》解释:"皇,大也。""帝,王天下之号也。"即象征人间的最高权力。
古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但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夏商周三代,"帝"专指天神。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如殷纣王、周武王、周平王。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雄,纷纷称"王","王"已失独尊之意,故有霸者产生称"帝"之念。公元前288年,秦昭王依势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此后又有人游说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战国策•燕策》)。
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诸臣议上尊号,劝嬴政称"秦皇"。但秦王政犹不满足,他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下令去"秦"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第一个称皇帝起,至1911年清朝末帝溥仪退位为止,历经2132年,其间皇帝总数为492人,其中生前未在位,死后被尊为皇帝者73人,女皇帝一人,即武则天。
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皇帝一手掌握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全部大权,独断乾坤,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与臣民的生死荣辱。其中固然不乏一些英才明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社会进步发展与人民生活安定做了一些好事,但由于专制政治的独裁制、终身制、世袭制、嫡长继承制、等级特权制以及阴谋争夺、血腥杀戮等本质特性的制约影响,更多地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暴君、昏君,还出现了不少儿童皇帝、白痴皇帝、荒诞怪癖的皇帝等等,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更有不少命运悲惨、死于非命的皇帝,给中国历史蒙上了一层阴森可怖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