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牛一向被认为是天地间的大物,尤其是三代时期,士庶民众是绝不可以用牛当做祭品的。而猪、羊自古就是普通家庭中饲养的牲畜,所以,平民百姓祭祀求福、得求,可以把自家饲养的猪羊当做祭品。《周礼》中说:“求福曰祷,得求曰祠。”据说周代的平民遇病痛凶灾,则向司命神许愿求福,得求之后,如期用小猪当做祭品去还愿。
三代时期之所以一年四季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并对祭名、祭品等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礼制主要源于帝尧时代的“绝地天通”,其目的是切断平民与神的联系。我国最早的典著之一《尚书》在其“洪范”篇中,所载箕子向周武王阐述治国之道时,所说的“八政”,其中一项就是对祭祀活动的管理。
由此看来,祭祀在当时不仅是一项宗教活动,还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这也正是四祭、三牲对我国历史文化有着长期影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