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颜色是红、黑、白、土红和赭色,而红色是最早的“流行色”。到奴隶社会,青、赤、白、黑、黄,被认为是代表东、南、西、北、中和木、火、金、水、土的五方正色。
在奴隶社会的夏代,则流行黑色;殷代流行白色;周代流行红色,并给这种颜色以正统地位。春秋时,齐国流行紫色,齐桓公穿上黑袍,于是紫色纺织品价格猛涨十倍。而一向认为朱红色是正统的孔子,却讨厌紫色,理由是它夺去了周代以来朱红色的正统地位。
而秦始皇以为自己是水德天下,提倡穿和用黑色。汉高祖是以南方起兵取得胜利,是火德兴邦,又提倡穿红色。隋代则以白底配青、绿色,认为显得沉着、文静。唐代社会兴盛,用色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到宋代,又喜欢青、绿等冷色调,倾向素雅。元代喜用金银色。明代又喜欢品蓝、宝蓝、金色等浓重颜色。清代则好以仿唐、仿宋为时髦。
另外,在封建时代,黄色标志着神圣、权威、庄严,是智慧和文明的象征,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彩,任何庶人都不准穿黄衣服。这一规定大约是在唐代开始的。
我国从唐朝开始,把“黄袍”作为帝王的专用衣着,但尚未成为制度。到北宋时才形成。那时北方的契丹南侵,赵匡胤率兵北征,公元960年在陈桥驿时,众军士将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拥立他当皇帝,他凯旋回汴京,正式登基。
从此,“黄袍”就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到宋仁宗时还规定:一般人氏衣着不许以黄色为底或配制花样,这样不仅黄袍为皇帝所独有,就连黄颜色亦为皇帝所专用,一直沿袭到元、明、清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