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这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装,被当代国际服装界誉为“东方女装”的代表,中外妇女都对其青睐有加。
中国旗袍文化起源于我国满族旗人妇女的民族服装。至于这种旗袍是谁设计的,满族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传说在镜泊湖畔,住着一位漂亮的渔家姑娘。因为长得脸黑俊俏,心灵手巧,所以人们都叫她“黑妞儿”。她觉得穿着古代传下来的肥大衣裙,打鱼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种连衣带裙多扣襻长衫,既省布合体,又劳动方便。后来她被选入宫,被封“黑娘娘”。
因过不惯宫廷生活,穿不惯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了自己从前的多扣襻长衫。皇上认为她擅自改变宫中的规矩,就撵她出宫,并一脚踢中她后心而死去。关东满族人听到黑娘娘死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还穿起那种长袍来纪念她。后来,旗人女子认为她的长袍十分方便,于是穿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就干脆叫它旗袍。
不过,这仅仅是民间传说,但也说明这种满族的民族服饰旗袍由原始的宽腰身直筒式逐渐形成现代妇女喜爱的线条流畅、贴身合体的流线型旗袍,是经历了多么漫长的演变。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不过脚。只有满族妇女出嫁时,才穿过脚的旗袍,作为出嫁礼服。
后来清兵入关,建立了清王朝。旗袍也被带入中原,据资料记载,最早穿旗袍的汉族妇女是上海的女学生。她们穿着新式的旗袍,引起了各界妇女的羡慕,并纷纷仿效。同时,社会舆论对此也大加赞扬。
到了20世纪20年代的末期,旗袍衣长缩短到膝下。到了20世纪30年代,旗袍盛行,成为女子最时髦的服装。旗袍的式样五花八门,领子有高有低,袖子时长时短,衣长更是长短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