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能在文学史上露把脸的皇帝,也不是很多。梁武帝萧衍算一个。我把萧衍定位为书生,主要是他做事和做人,都非常绝对。绝对到只有书生才能为之,或偶尔为之。年轻时的萧衍,是以雄才大略,胆识过人著称。就是什么都懂,而且有预见性。到了晚年的所做所为,则像是阅尽春色的老嫖客,一心断了尘念和俗根,有绚丽以后的率真,非常有意思。
史书上讲,萧衍是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年)生于秣陵县同夏里。这个地点,我估计就在南京周围。由于是世袭的贵族,仕途还算顺畅;由于读了不少书,能融会贯通,一些见解就超出了常人。特别是在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方面,确有过人之处。
在经历了两次宫庭政变以后,萧衍的才华,被一些权臣看中,逐步进入了国家管理层的核心。这时的萧衍,已经胸有大志了。据说在齐建武末年,有位叫张弘策的大臣与萧衍饮酒,大家都喝得差不多了,又把桌子摆到露天,继续喝。政客喝酒自然离不开政治。萧衍说,“当今的皇上身体不好,明年京城必然有动乱,梁、楚、汉之地应该出英雄。”弘策问,“这个英雄在哪里呢?是处于朝中还是居于草莽?”萧衍借着酒意笑着说,“光武帝讲过一句话,叫做‘安知非仆’。”这里的意思,大概是你怎么知道就不是我呢?这位弘策听懂了。后来,他一直追随萧氏南来北往。
当年,萧衍抓住了东昏侯的无能与腐败,在南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十一月起兵,于次年十月攻抵建康城,并在朱雀桥旁与齐军展开决战。萧衍在勇将王茂的帮助下,反败为胜。胜了之后,又用三年的时间,相继摆平各地刺史、太守,总揽了全局。当年的萧衍,已经被进为大司马,都督中外军事,可以带剑上朝,无需行叩拜之礼。至此,一介书生,初显风流。
萧衍在称帝的问题上,一如前朝同类。心里想,又不敢说,只得抓住一些机灵的大臣,让他们去操办。当年,是由沈约和范云帮忙的。他们一方面劝说萧衍称帝,另一方面,先期开始启动,一口气把《加九锡》文、《封梁王》文,以及《内禅诏书》都写好。应该讲,这个马屁是拍到点子上的。萧衍高兴是高兴,但总觉得尚未到运作阶段。这当中,还发生了一件事情,显出了萧衍的书生本性。
当年,有好事者,还编了儿歌传唱,儿歌是:“行中水,为天子”,这是讲萧衍的“衍”字。老一套的劝进、推让,还是老一套的勉强接受,闹剧一般登了基的萧衍,终于了却心愿。
萧衍登基之后,梁朝出现过两次大的动乱。一次由东昏侯的嬖人孙文明发起,还有一次,是由江州刺史陈伯之发起,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萧衍还发动了对北魏的征伐,也取得了胜绩。总之,萧衍以他非凡的谋略,实实在在地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