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一词,原出《管子》。早在茹毛饮血、钻木取火的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繁衍,在与大自然搏斗的漫长岁月里,从劳动与生活的实践中逐渐摸索认识到了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些规律,学会了一些防病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并相互传授。发展到后来,人们便把这种自觉的保健延年活动叫做养生。
养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亦有古义和今义之别。古人认为“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辞源》为之养生,这是古义的养生,也是狭义的养生。而广义的养生,是指现代养生学,它是通过卫生、保健、防病等防病于未然、养病复康,使人身轻体健、耳聪目明、益智明心,并能陶冶性情、身心康乐、延年益寿诸方法之总称。养生的目的是使人达到“康”“乐”“寿”的境地,因此,凡令人健康、快乐、长寿的理论和方法均谓之养生。
养生包括养生之道与养生之术。中医将养生的理论(即要达到康、乐、寿之境地所必须遵循的养生原则)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即为了实现康、乐、寿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手段)称为“养生之术”。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是养生活动进行的前提,而“养生之术”则是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的具体实施。这种“道”与“术”相结合的养生,既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内容丰富的、优秀的文化瑰宝,又是一门当今人类急需的、亟待发展的学问和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