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清末到民国年间为何一直援助中国?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2-05 21:06:47

清末民初的中国军队大量进口了德国武器,但这是商业行为啊,是用咱们中国老百姓的民脂民膏换回来的,和援助一点不沾边。

中国对德式武器的喜好,源于三个因素:

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厂家的成功推销。与当时英法等老牌列强比较傲娇不同,刚刚崛起的德国军火商急于打开海外市场,因此卖给中国的武器价格相对优惠。例如李鸿章在为淮军选择步枪时,因为英国马提尼-亨利步枪太贵,就选择了性能略逊一筹、但价格便宜得多的德国毛瑟步枪。

本来建设海军时,中国打算向英国购买铁甲舰,但英国却拒绝了,中国只有转向德国,因为德国不仅肯卖,还肯按照中国要求设计,价钱还便宜得多。同时德国军火商的售后服务也更好,在淮军购买了克虏伯野战炮后,克虏伯厂专门派出从德军退役的职员瑞乃尔常驻淮军,翻译多种技术和使用书籍,并作为教习指导淮军训练。这位敬业的售后在中国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这是其他国家军火商做不到的。

二、德国是在1871年打败了老牌列强法国才崛起的,在中国看来,自然认为德国军队的操法和武器胜过之前的世界第一陆军——法国军队。学习嘛,自然要向第一学习,所以也就更愿意进口德国武器了。

德国击败法国,使其成为第一陆军强国,这个招牌也使得德式武器容易大卖。

三、当然就是德国武器本身的质量了。虽然并非样样都是世界一流,但因为德国人的工匠精神,德国武器以坚固耐用著称,对文盲化的中国军队来说,当然也比较适合,就像黑叔叔最喜欢不需要保养的ak47一样。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