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三部极为有名的为古书作注的著作,它们的成就或影响,有的甚至超过了原著。
一是南北朝刘宋时期裴松之(372-451年)的《三国志注》(《三国志》为晋陈寿撰)。据近代学者考证,该书所引作注书目在二百种以上,而且,到唐代修《隋书•经籍志》时,能见到的书目不到四分之三,到宋以后,更是十不存一了,所以,赖裴注保存下来的史料显得十分珍贵。(顺便介绍一下,松之注《三国志》,其子裴驷作《史记集解》,其曾孙裴子野作《宋略》,可称一门史学。)
二是北魏郦道元(466或472-527年)的《水经注》。据《隋书•经籍志》等书记载,《水经》与《水经注》各有两种:一种是《水经》三卷,汉桑钦撰,晋郭璞注,现经注均已亡佚;另一种是三国佚名撰,郦道元注。《水经》原书内容简略,所记河流水道仅有一百三十七条,郦注补充记述到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增加近十倍,总计所引古书达四百三十余种,具有很高的学术及文学价值,清陈运溶在《荆州记序》中说:“郦注精博,集六朝地志之大成。”从明代开始,就有人研究它,到清代,致力于该书研究的学者不下二三十家,形成了一种专门学问.人称之为“郦学”。
三是南朝梁刘峻(字孝标)的《世说新语注》。《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此书采集前代遗闻轶事,分为《德行》《语言》等十八门,所涉及的重要人物不下五六百人,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徒,都有记载。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时人物的风貌、思想、言行和社会的风俗、习尚。它一直是研究汉末魏晋间的历史、语言和文学的好资料。至于文辞之美,简朴隽永,尤为人所称道。鲁迅先生说它是名士的教科书,历代的读书人几乎没有人不嗜读其书的。
刘孝标作注前二三十年,敬胤曾为《世说》作注,但仅注四十条,影响不大,流传不广,刘也未看到过敬注。刘注所引书目,有经史别传三百余种,诸子百家四十余种,别集二十余种,诗赋杂文七十余种,佛经道藏三十余种。而且,他所引用的四百余种书后来大多都已亡佚,因而刘注被辑佚家视为鸿宝奇珍。如果没有刘注,《世说》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甚至包括语词,后世读者就会感到看天书一样无法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