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歆(前?~23年)西汉末天文学家、经学家、目录学家。字子骏,沛(今江苏沛县)人。其六世祖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汉高祖六年被封为楚王。四世祖刘成有子五人,长子礼嗣,其余诸子皆封侯。
刘歆少时以才学闻名,汉成帝亲自召后,封其为黄门郎。从此踏上仕途。河平三年(前26),汉成帝下令谒者陈农到各地搜求遗书,同时将太常、太史博士、延阁、广内、秘室藏书集中在一起,由光禄大夫刘向负责,步兵校尉任宏、太史令尹咸、侍医李柱国、黄门郎刘歆等悉数参加,对中秘之书重新进行编目整理。建平元年(前6),刘向去世,哀帝命刘歆为中垒校尉,统领校书工作。
刘氏父子典籍整理的一个重要工作是编制目录:在每一本书校勘过后,由刘向父子集其篇目,叙其旨意,写成内容提要,再将各书的叙录集合到一起,按部类抄成一书,称为《别录》(这主要由刘向完成)。最后是刘歆在《别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编成了图书分类目录《七略》。《七略》的问世对后代目录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目录书的典范。
汉哀帝继位后,西汉政权旁落,外戚王莽掌握了实权。刘歆刚入仕途时曾与王莽共过事,二人关系十分密切。王莽得势后,推举他做了侍中太中大夫,此后又升为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后因与人政见不合,刘歆请求外任。
汉哀帝死,王莽便任命刘歆为右曹太中大夫,很快又提升为羲和(西汉时称太史令,王莽夺权后,把许多官名都改为上古时的官名。羲和是帝尧时的天文官,王莽就把太史令之称改为羲和)、京兆尹、红休侯。
刘歆借助王莽的权力,大力倡导经学,不但将《左传》、《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立于学官,又召各地懂《逸礼》、《古文尚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文字等学问的数千人,到京城“记说廷中,将令正乖缪,壹异说”,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经学运动。
王莽改元建新后,再任刘歆为国师嘉新公。新朝后期,刘歆参与谋划劫持王莽,投奔更始皇帝刘玄。地皇四年七月,事败自杀。
刘歆任天文官时,曾做了一项重要的天文工作,就是编制了《三统历谱》(它包含了现代天文年历的基本内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他对天文学的贡献都记载在了三统历之中。此外,在目录校勘学、史学、诗赋等方面都堪称大家。
在政治上,刘歆曾帮助王莽篡夺汉室江山,因此颇被后人诟病。但无论怎样,刘歆都是西汉后期的著名学者,他的卓越的学识与贡献是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