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不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
《诗经》所收诗歌除《商颂》中有殷商祭祀诗外,基本上是西周时期的作品,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另外六篇有题目无内容,题目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这六篇据说是笙诗,有声元词,即有曲调而无歌词,因其文学内容不可知晓,故不在我们研究范围之内。
《诗经》所收之诗,大体是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作品,从地域范围看,基本是黄河流域,大体相当于今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及湖北北部地区。
司马迁说,古诗三千多首,孔子删削保留三百篇,对于此说,学术界意见历来不同。但有一点应当肯定,即孔子对《诗经》进行过整理加工,尤其是对音乐,孔子几乎全面整理修订。孔子在《论语•子罕》篇中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诗经》还有“六义”、“四始”、“四家诗”之说。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一般认为,风、雅、颂是按照音乐的不同分类,风是地方音乐,雅是卿大夫宴会或社交礼仪上的贵族音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赋、比、兴是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赋是叙事与描写,即所谓的铺陈其事,比就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事以引起所咏之词”,即先说别的事物而借此引出要说的事来。
所谓“四始”,是指《诗经》四体中的开始之篇,即《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诗经》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汉朝时,传诗者分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诗经,毛诗晚出,为古文诗经。到东汉时,毛诗盛而前三家衰。流传至今最完整者便是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