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类古籍有十八种版本,你知道几个?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25 00:12:44

史籍的版本学本身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如果不搞专门的研究则不必掌握所有的名称和术语,但一些常用的版本名称还是应当基本了解的。否则看到这样的学术术语就会迷惑不清。下面把最常见的一些版本名称列出。

各类古籍

1.卷子本:唐代以前,印刷术未出现,学人都将诗文书写在长长的纸上,然后装裱,卷起来保存流传,这种形式的古籍称为“卷子本”。

2.写本:以手写方式完成的图书,如《永乐大典》。一说字体工整的手抄本也可以称为“写本”。

3.抄本:也作钞本。根据底本抄写而成的书,如《四库全书》。其实,写本和抄本有相通之处,即都是手写而成。但抄本强调的是有原书,在原书底本的基础上抄写而成,不是创作。而“写本”很大成分是指创作的原书是手写而成。

4.刊本:又称刻本、椠本,即木版刻印本。某时代所刻,则加上朝代统称之。如宋刊本、元刊本、明刊本、清刊本,如果是外国刊刻的,则称某国刊本,如朝鲜刊本、日本刊本、越南刊本等。

5.原刊本:又称原刻本、初刻本,指首次刻版刊印的本子。

6.覆刻本:又称翻刻本,指按照原刻本的字体、版式进行刻印的本子。

7,活字本:北宋庆历年间,毕异发明活版印刷。其后用这种技术印刷的古籍版本就叫“活字本”。有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锡活字等。乾隆皇帝认为“活字本”不高雅,因此下诏改名为“聚珍本”。但也有人习惯继续称活字本的。

8.石印本:指用石材制版印成的书。这是1796年奥地利人施纳费尔德发明的制版印刷术。方法是使用胶着性强的药墨,把字画写在特制的药纸上。略干后,使药纸均匀贴在石版面上,然后揭去药纸,用水拂拭,趁水未干时滚上特制的油墨,然后铺纸压印,有水处不着油墨,有字画处则着油墨,效果很好。这样印出来的书籍或图画,又称“水印”。

9.三朝本:南宋国子监收藏的官刻书版,元代时收藏于西湖书院,明代初年,又运到南京国子监。因这些原版辗转流离,历经三个朝代,用这些书版印成的书,就称为“三朝本”。在某种意义上说,三朝本可以看作“宋版”。因为这个版本的原版,是宋代制成的。当然,元明时印刷的书,因为纸张、所用油墨等是后代的,故与纯粹意义的“宋版”毕竟不同。

10.巾箱本:实际就是小开本,一般相当于现代的六十四开,甚至更小。可以放在巾箱中便于携带。也可以放在衣袖中,因此又称作“袖珍本”。现代普遍都称“袖珍本”了。

11.监本:指历代国子监刊刻的书籍。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书籍质量比较有保证。明代南京、北京都有国子监,故又有南监本、北监本之称。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