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发现了古鼓文,人们研究石鼓文都是从内容的角度进行研究。唐人窦蒙首先给我们了一个朦胧的印象。他在《述书赋》注释中第一次因“石鼓文”中记述渔猎的事情而把石鼓称为“猎碣”。
文中是这么说的:“岐州雍城南有周宣王猎碣十枚,并作鼓形,上有籀文。”意思是在岐州雍城的南面有十个周宣王打猎时留下的石刻,这些石刻被做成鼓形,上面还有籀文。到了南宋和明朝之间的这段时间,人们对石鼓文的研究逐渐的转向文字学方向。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对石鼓文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学者们从石鼓文文字、音训、章句、考释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正是这些学者们不懈的努力,才帮助我们一点点恢复了石鼓诗文所描述的历史画卷。
随着石鼓文内容和含义渐渐地浮出水面,石鼓制作的年代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心的问题。因为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了,根本无法得知其完成的具体年月,唐朝人韦应物和韩愈都曾做过《石鼓歌》,在诗中两人都认为石鼓文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
宋人欧阳修虽然在《石鼓跋尾》列出了三个疑点,但还是承认石鼓是周宣王时史籀所作。宋人郑樵的《通志略》则认为“石鼓”系先秦之物,上面的文字作于惠文王之后,秦始皇之前。近人罗振玉《石鼓文考释》和马叙伦《石鼓文疏记》都认为是秦文公时物。据郭沫若考证,《石鼓》作于秦襄公八年。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学者有着不同的主张,其时代从周宣王直到战国末年,众说纷纭,确切的年代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石鼓文能够被保存下来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了,作为中国第一石刻古物,亦为书家第一法则,石鼓文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