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古代最高的教育机构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25 00:36:37

太学也是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我国很早就有了太学,周王室的太学以南北东西中为序,分别叫“成钧”、“上庠”、“东序”、“瞽宗”和“辟雍”。“辟雍”则为其总代称。太学里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当时“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学。

西周太学又名大学,天子和诸侯均设之,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不过辟雍和泮宫不是纯粹的大学,这地方亦如宫廷,贵族们常在这里祭祀、举行宴会、选拔武士、议定作战计划。打了胜仗,也到这里“献俘”“告功”。这是因为:“古人宫室无多,凡祭礼、军礼、学礼,及望气、治历、养老、习射、遵贤之典,咸行于明堂。而明堂、太庙、太学、灵台咸为一地。”

汉武帝在位时,尊孔崇儒,兴办太学,太学成为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最初太学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50名,专门学习和研究儒家经书。汉成帝时太学生增至3000人。王莽统治时期,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笼络广大儒生,在长安广置太学,博士弟子达万余人,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东汉时,太学规模更大,顺帝永建元年(126年),对太学进行重建和扩建,费时一年,用工112000人,建成240房,1850室,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达3万多人。

汉灵帝还让大书法家蔡邕等人把儒家经典刻在46块碑上(即著名的《熹平石经》),来抄写经文的太学生车水马龙,盛况空前。

西晋以后,太学和国子学并存,成为中央办学的两种形式。唐代,太学规模完备,盛极一时。太学的教师,主要是博士。博士的主要职责是授业传道,此外,还要奉使议政,试贤举能。

太学的学生,历代称谓不一,有称“博士弟子”的,有称“太学生”和“诸生”的。太学以儒家五经作为基本教材,讲授“孔子之术,六艺之文”。历代太学都制定有规章制度,严禁各种“离经叛道”的思想行为。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