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建隆二年(961),杜太后身染重病,赵匡胤为她煎药侍汤不离左右。后来太后病情加重,便召赵普进宫,安排后事。太后问赵匡胤:“你知道你能得天下的原因吗?”赵匡胤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杜氏说:“我年纪大了,难免一死,你哭有什么用呢?我正要向你嘱咐大事!”
赵匡胤说:“我能当上皇帝,完全是依靠祖宗的在天之灵和母亲您的恩德。”杜氏严肃地说:“不对,你能当上皇帝是因为柴氏让幼儿主天下。如果柴家朝廷有年长的人坐江山,不把大权交给你,皇位哪能到你的手上?我们不能重蹈柴氏的覆辙。你百年之后,帝位先传给光义,以后由光义传给光美,光美再传给你的长予德昭。治理幅员辽阔的天下,安定百姓,需要一个年长的皇帝,这才是社稷的福分哪!”
赵匡胤一面哭,一面叩头说:“儿怎敢不遵从母亲的教诲!”杜氏对赵普说:“你要把我的话记下来,不可违背,”赵普当着杜氏的面记下了她的遗嘱,并在后面写上“臣普”的字样,然后把它放进一会匣里,交给谨慎老成的宫女掌管。这在历史上被称为“金匮之盟”。
研究宋史的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所谓的“金匮之盟”实际是不存在的。因为公布“金匮之盟”的时候,太宗已继位六年,社会上对继位之事颇有微词,太宗不会不知道,那么他必定急于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试想,这样一份重要文件,怎么可能在大内被遗忘六年之久呢?而且它是在赵匡胤的长子德昭自杀和次子德芳不明不白暴病而死之后,才由赵普公之于世的。看来,这只能是赵普为保住自己的相位,与为篡位寻找借口的赵光义共同杜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