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发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代印度。其创始人为悉达多•乔答摩(约前566~前486年),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佛教在印度由兴至衰约1500年,共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 原始佛教时期
原始佛教是释迦牟尼与其弟子传教的时期。释迦牟尼讲的教义,当时并没有记录,释迦牟尼去世后,弟子们才集会回忆佛祖所讲的内容,编纂成最初的经典一《阿含经》。
2. 部派佛教时期
释迦牟尼逝世一百年后,佛教内部发生了分裂。分化出南传上座佛教和大众佛教两部。这是佛教的第一次大分裂,也是根本的分裂时期。上座部与大众部分裂几百年后,他们各自又分化出近二十个更小的派别,称为枝末分裂。由于部派众多,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部派佛教时期。上座部与大众部的主要分歧有:
其一,佛陀观的不同。上座部认为释迦牟尼是一个历史人物;大众部认为释迦牟尼是超人间的佛,是离情绝欲、神通广大的神。
其二,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上座部主张“我空法有”,即承认在变化不居的事物中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主体存在。大众部则认为,一切事物皆虚假不实,都不过是一些人为方便而施加的假名,只有出世间的“道及道果”才是真实不变的。
其三,在修行方法上的不同。上座部恪守戒律,努力修习禅定,认为一般的修行者不可能修成佛。大众部则致力于弘扬佛法,接引众生,认为人人可以成佛。
3.大乘佛教时期
大乘佛教的出现是佛教内部的第二次大分化。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大乘佛教从部派佛教中的大众部发展而来,大乘佛教在教理上有很大发展,与以前所有佛教宗派只满足于自我修行解脱相比,它主张普度众生,因此称自己为“大乘”,历史上的大乘佛教时期是指大乘佛教出现以后的时期。
4.密教时期
大约在公元7世纪到12世纪佛教在印度消亡为止。密教一般又称为“左道”,它特别崇尚性欲、瑜伽,也讲般若、空性,并认为空性犹如金刚,是不变的,所以密教又称为“金刚乘”。
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佛教兴起至今的四个发展阶段,建议读者在阅读本文的同时,也参考一下佛教的起源过程及早期的佛教,可能会加深你对佛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