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定期南京的前前后后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3-06 16:35:22

国民党选择南京的原因主要是其政治与经济基础只限江、浙为核心的长江中、下游,控制范围名为统一全国,实则是半壁江山,偏安一隅。1927年4月17日,由于北伐军攻克南京,国民党中政会决定:国民政府于4月18日开始在南京办公。

同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建都南京宣言》。这样,便形成了宁汉对立的两个政权,实际上反映了国民党内部矛盾斗争的尖锐化。蒋介石为独揽党、政、军大权,摆脱武汉国民政府中左派的影响,并利用江、浙的地方势力,极力主张建都南京。后来,由于蒋介石在党内取得主导地位,两都并存局面于1928年2月结束。

由于北伐军于1928年6月进入北平,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全国:“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使中国在形式上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实现了统一,南京从此成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当时,有些人从防乱御侮出发主张定都北京。但是,蒋介石在北方既无政治基础,又缺乏地方经济势力支援,而且还处于帝国主义势力威胁之下,蒋不敢冒风险迁都北京,只好仍然立足于其政治、经济基础雄厚的江、浙核心之地的南京。

但是,南京离海不远。1932年元月,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近在咫尺的南京政府不得不暂迁洛阳。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调集大批日军,向我国全面进攻。国民党政府在上海对抗日军的侵略,展开“八一三”抗战。到11月,阻止不了日军进攻,开始西撤,首都于1937年11月20日宣布迁往重庆(一度称为陪都)。但实际上,是先迁武汉再迁重庆。

抗战时期一度作为首都的重庆山城,历经重重困难,终于等来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在重庆7年多的国民政府遂于1946年5月还都南京。此时,由于东北的收复,北方形势变化,国人针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提出定都的新建议。其中北京、南京为首选之地,而武汉、西安甚至兰州亦在考虑之列。

直到1948年1月14日,由于当时的形势,国民政府未统一各说,明令定都南京,另以北平、重庆为陪都。可是,在不到一年后的1949年初,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南京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蒋介石被迫宣布“引退”。4月23日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国民党政府不得不逃离南京,先到广州,后又迁台北。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