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三保太监郑和的故里在滇池南端的晋宁县城 (古称昆阳),那里流传着许多有关郑和的故事和轶闻。
郑和故里在晋宁城郊月山上的郑和公园内。公园内立有“明三保太监郑和故里”石碑。石碑附近发现有当年的民房建筑遗址。1371年,郑和诞生在昆阳宝山乡和代村的一户回民家庭。祖先是西域人,元朝进军云南后,始迁入昆阳定居。
郑和12岁那年,明军进入云南,他被抓受阉,最后被送到北京做了燕王朱棣的小太监。他天资聪慧,加上刻苦学习,这位身材魁梧“博辩机敏,长于智略,知兵习战”的大监,遂跟随燕王左右,在与建文帝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屡建奇功,深得燕王信任。燕王当上皇帝后,由于明朝有“马不能登金殿”的忌讳,便由皇帝赐姓郑,并提拔为内官监太监 (首领),成了明成祖身边的要人。
明成祖为了发展与四邻国家的友好关系,开展对外贸易,扩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威望和影响,决定派郑和率领船队下两洋。据说,此举也与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有关。建文帝被赶下台后,或说已死于宫中,或说从暗道逃跑,削发为僧,甚至还有已流亡海外的传言。明成祖对此放心不下,便派人四出查访,郑和下西洋,亦提负这一使命的。
郑和远航,比西方哥伦布的航海早了半个世纪,实为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因而也不免被抹上一些神话色彩。例如,明代宣德六年树立的“天妃灵应碑”(俗称“郑和碑”),碑文记述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到达地点,也记述了他经历惊涛骇浪时,因天妃妈祖显灵,方化险为夷的故事。于是,民间便有了天妃娘娘显灵,护佑航海的传说。
其实,作为航海家郑和,他的成就与他的家庭熏陶和生活环境分不开。孩童时期的郑和,便常听父亲讲述他航海去麦加朝觐的经历,那印度洋上的惊涛骇浪,麦加的宏伟礼拜堂,各国的奇风异俗,都使小郑和听得入了神,并萌生了将来也要出海远航的念头。12岁时,他便和村人一起,在茫茫似海的滇池上学习驾舟了。
目前,郑和故里正在新建一座以西洋异国情调为主题的“郑和下西洋风景游览区”。在这座于1994年建成的游览区里,还通过现代的形、声、光、色和动作等手段,将世界闻名的“一千零一夜”故事呈现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