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称呼皇帝、国王时,常用"陛下"的称谓。陛,原指帝王宫殿高高的台阶。官员们在拜见皇帝时,按照礼节要在陛下(即台阶下)恭敬地等候。《国策•燕策》:"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说的是秦舞阳走到皇帝高台阶下等候。
"陛下"专用于恭敬地等待皇帝召见之处,逐渐成了官员对皇帝的谦称,再演变成了对帝王的尊称。
殿下一般是对太子、亲王、皇太后、皇后的尊称。"殿下"不难理解,当然指上述这些地位低于皇帝之人。他们生活起居在宫殿之中,所以有此称谓。例如,南北朝时丘迟《答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中的殿下,即指临川郡王萧宏。但是殿下主要用于太子和亲王。
阁下一词盛行于唐代,当时是对高级官员的尊称。因为古代高级官员的官署往往称阁,例如龙图阁、天禄阁、东阁、文渊阁等等,称官署内的官员即叫"阁下"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几个称号是产生自不同的朝代,而这些称呼的含义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