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对这位同乡前辈隐者自是敬仰有加,他在“庞公栖隐处”前加上“忽到”两字,说明他这次并不是专程来访,而以前似亦未常来,遂即停舟登山访寻先人足迹,然而看到的却是“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这里的“幽人”当亦如庞德公那样入山采药的避世逸民。从中似可看出诗人的感慨。
《采樵作》系诗人亲自人山采樵而作: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上山砍柴或拾柴,是笔者少年时代的重要“功课”,从这首诗的诗意观,应是拾柴而非砍柴。砍柴事先要把刀磨快,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而砍来的均是鲜活的青柴,不能当即炊烧,拾柴是专拾从树上掉下的枯枝,对生在树上的枯枝或枯死的柴火,则用手攀或刀砍,这样的柴火立马能烧,且不冒烟,但这样的柴火在村庄周边山上是很难拾到的,正是诗中描述的,需要“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的地方。
第二联是指山中峻险:溪涧上木桥崩塌,来往的竹筏被阻卧那里;山径崎岖,需时时攀着藤萝前行,以防止滑跌。
三、四联表示日暮采樵的同伴逐渐归去,自己也用杖负起捆好的柴火,唱起山歌,望着平野炊烟升起的地方下山回家。似可窥见诗人平和悠闲的心情。
《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之前两联将洞庭湖的浩瀚气势写绝了。一望无际快与堤岸涨平的湖水,远远望去分不清哪是湖面哪是天空;云梦泽笼在蒸腾的雾气中,岳阳城被阵阵掀起的波涛摇撼着。但至第三联突然一转: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想通向仕途却无“舟楫”,而这样闲居着又感到有负朝廷。真有点左右为难,于是无奈慨叹: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里的“鱼”当是李白赠孟诗中“红颜弃轩冕”之“轩冕”,也即是通常所指的出仕当官。他将这样的诗上呈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用意是相当明显的,但也无可厚非。这才是那个真实的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