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堂号的命名规则,兼谈堂号的来历(2)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4-06 15:18:39

“敦”,在古汉语中的含义很丰富。作名词解,有质朴、厚道、诚恳、亲密、丰厚等义:作动词解,有劝勉、勤勉、祟尚等义。这些内涵,对于指导家族成员的行为,提升家族成员的品德,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所以,“敦”成为堂名的热门用宇,有敦爱堂、敦德堂、敦厚堂、敦伦堂、敦礼堂、敦睦堂、敦义堂、敦雅堂、敦谊堂、敦化堂等等。

“本”,在古汉语中的本义是草木的根。《说文》解释“木下曰本”。引申义一指事物的起始、根源,“本,始也”;一指事物的基础或主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何晏注:“本,基也。一指有血缘关系的嫡系子孙,《诗•大雅•文王》:“文王子孙,本支百世。”毛亨解释:“本,本宗也。”家族的兴旺,依赖于每个成员都不忘“本”,时刻维系血亲团结,而且做人应踏实、本分。这些要求,都包含在“本”字之中,于是 “本”也成为与“敦”同样的堂名热门用字,有崇本堂、驾本堂、端本堂、隆本堂、务本堂、极本堂、知本堂等等。

以传统伦理纲常的基本概念命名的堂名,因为选字范围相对狭窄,所以重复现象非常严重。据顾燕统计,以“敦本堂”为堂号的有61姓,以“敦睦堂。为堂号的有48姓,以“敦伦堂”为堂号的有39姓。此外还有“永思堂”41姓,“世德堂”33姓,“祟本堂”31姓,“孝思堂“23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堂名的氏族“私名”功能。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