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迁都北京与北京的养鸭业的兴起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7-28 13:04:14

北京的养鸭业是伴随明成祖迁都北京,将烤鸭这一美味佳肴同时带进北京而发展起来的。具体说,北京养鸭业是伴随着漕运而来的。

明成祖迁都北京,也就带来的漕运的繁荣。船运漕粮,漕粮口袋破损率高,粮食抛洒现象严重。由于从石坝再到普济等每一坝闸,都要将米口袋反复卸下又装上,造成自然磨损,除了人为因素(如偷粮等)外,再除去灾害性(如暴雨水灾)损害,自然消耗相当严重,故而当时每个闸坝码头上都有以扫米为生的贫苦人家,至于洒落在闸口河里的大米更是无法计算。据养鸭人讲,当年仅大通闸水下的大米就糟成团块,长了大长毛。

北京的养鸭业

这些洒落的大米,就成了北京鸭的食料。

明清两代,直至民国,通惠河二闸、大通闸、护城河流经过的朝阳门、东直门等各城门口以及海淀一带,均有成规模的养鸭户,但鸭子质量有所不同。据《北京经济史资料》摘民国二十一年印行的《北京市工商业概况》讲:

平市(北京)养鸭之户,皆属沿河居民。以沿护城河所养之鸭为最佳,海淀一带次之。乡间所产者,骨大体瘦,品质最次。

由此可知,吃漕米长大的护城河一带的鸭子比吃杂草、小鱼的海淀一带的鸭子肥美。

关于养鸭户数量,也有统计:自清咸丰年间,鸭户约有三百余家,嗣后逐年减少,现约有一百四十余家,大半分布于崇文门外。

大通闸当属崇文门外,有养鸭大户两家,一为刘姓,一为来姓。刘姓为汉族,来姓为回族。刘姓袒辈生根于大通闸,来姓分布较广,朝阳门、西直门、永定门等地都有来家养鸭户。后来,来家还把鸭子养到了天津南开区二马路和上海浦东。这是由先到此地卖鸭子而后发展的养鸭事业。

除了这两家外,环护城河还有周姓及广渠门的内潘家窑、外潘家窑的潘姓人家。由此可知,北京的养鸭业具有传统的中国特色:养鸭户多,但姓氏少,带有家庭性行业色彩。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