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度对用人制度的影响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9 14:29:56

古代科举制度的实施,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对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僵化,它对社会也带来不少消极影响。

科举制度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对于维护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科举制度在其实行之初表现出了的积极意义:

古代科举制度

第一, 把选用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收归朝廷,有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

第二, 第二,选拔官吏有了一个知识才能的标准,使官僚队伍的知识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根据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能调动地主阶级,尤其是中小地主阶层子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从下层吸收人才参加各级统治机构,不仅改变了封建政府中的官吏成分结构,使官僚队伍保持一定的活力,提高统治效能,而且有利于缓和地主阶级上下层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对于笼络下层士大夫,吸纳天下英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科举考试制度,提供了竞争,尤其是寒门士子,苦读修身,不仅有真才实学,为官后大多比较清正。从唐代以后至“五四”以前的历史名人,大多是进士出身,有的是学问家、书画家、科学家,有的是政治家和民族英雄。历代以科举入仕而显名后世的有:唐代的刘知几、张九龄、颜真卿、王维、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李商隐、杜牧、郭子仪等;宋代的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包拯、司马光、王安石、苏拭、沈括、黄庭坚、朱烹、李纲、文天样等,明代的于谦、王守仁、海瑞、张居正、汤显枫、董其昌、史可法等;清代的纪陶、钱大听、章学诚、阮元、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

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侯之徒,多数不是由科举正选出身。如唐代李林甫、杨国忠,北宋高球,南宋贾似道,明代魏忠贤,清代和坤等。他们不学无术,只能靠奸邪手段向上爬,一旦得志,便猖狂无忌,祸国害民。当然,奸臣中也有进士出身的,如宋朝的蔡京,明朝的严蒿等,但毕竟是少数。

总之,科举制的确为历代干朝选拔了不少杰出入才,而且个人也得以通过科举进士及第施展才能抱负。这是科举制不对磨灭的功绩。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