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纸币的发行及其崩溃的原因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7-20 19:21:42

明朝纸币为什么会崩溃?明朝纸币的崩溃发生在王朝经济稳定国力强盛的时代,这个事实令人感到困惑。我在这里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重新检讨,希望与读者们一起来找出比较可能的原因。

明代纸币

一、明朝的纸币

从洪武朝开始发行,到正统朝崩溃,明朝的纸币只流通了六十多年。相较于宋、金、元三个使用纸币的朝代,明朝纸币的寿命是最短的。朱元璋(1328-1398)建立大明王朝(1368-1644),他谨慎参考前代的纸币经验,在即位七年之后才决定发行纸币,来年正式印造大明宝钞,想不到宝钞的流通在他死后三十多年就悄悄收场,而且收场时明朝的政经局面风平浪静,当时人似乎毫无感觉,这种现象实在是耐人寻味。

二、纸币崩溃的原因

历来大家对于宋金元三朝纸币崩溃的原因,都认为是王朝末期财政收支发生困难,政府滥发纸币来挹注财政缺口,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纸币制度的崩溃。这样的看法应该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是把这样的看法也应用到明朝纸币的崩溃,与事实却格格不入。

把纸币发行量与物价机械式地关联在一起,这是货币数量说的基本精神。且不去涉入当今理论的复杂内涵,让我们回归到最朴素的货币数量说,也就是davidhume提出而由irvingfisher归纳出来的简单等式:mv=pt

m(money)代表明朝宝钞发行的数量,v(velocity)代表宝钞流通的速率,p(price)代表物价,t(transaction)代表商品的交易总量。根据上面的等式,如果v与t维持不变,当m增加时,p也就跟着增加。抱定m和p的机械式的关系,而忽略其它的可能因素,明朝的官僚们的纸币态度既然如此,稳定钞值的对策当然不外是减少m,即宝钞的发行数量。明朝政府一方面以减少支放,甚至停印宝钞的办法,另一方面,又以扩大宝钞支付租税的办法,来紧缩宝钞的发行量。诡异的是,尽管政府努力控制和减少宝钞的发行量,宝钞还是继续贬值的趋势,无法挽回。显然这里另有文章,需要深究。

让我们回到上面的简单等式。首先我们来注意v,也就是宝钞的流通速率。在一个既定的期间内,假设大明宝钞的发行总量m不变,而商品交易的总量t也不变,当宝钞的流通速率v增加时,物价p也会跟着增加。勤俭谨慎的明太祖朱元璋,从洪武八年发行大明宝钞起,就很注意钞价的稳定,除了颁行严刑峻罚以遏止违法的交易之外,他也努力控制宝钞的发行量。但是宝钞的价格还是下跌,无法稳住。朱元璋和洪武朝的官僚们注意到宝钞发行数量与物价的正向相关,并没有错。

只是这样的注意还不够,因为除了发行量之外,宝钞的市场流通总量还受到流通速率的影响。发行总量m并不等于流通总量mv,也就是单单考虑m还不够;还要考虑v。这一点洪武朝以及后来的各朝政府都忽略了,甚至迄今为止学界也忽略了。大明宝钞贬值的关键,就出在v太大,也就是流通速率太大。相对于其它朝代,在明朝,宝钞的流通速率v很大。假设在给定的一个时期中,商品交易总量不变,货币发行量也不变,但是因为流通速率增加,货币流通总量mv跟着增加,结果是物价p提升,单位货币m的购买力跟着降低。就是这个v增加的效应,尽管政府努力控制宝钞的发行量,宝钞的实际流通量还是很大,结果造成物价的上涨与钞价的下跌。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