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年嘉庆暴亡,其子道光继位。道光个人品德不错,生活简朴,穿带补丁的裤子,大臣们跟着缀一块圆绸于膝间。然而,对一个皇帝来说,光节俭有什么用?唐时李昂曾经举着衣袖给大臣看,表白说:“这衣已经洗过三次了!”
大臣柳公权当即不客气回应:“陛下贵为天子,应当进用贤才,退黜不肖之徒,采纳规劝,严明赏罚,才能使天下和乐。穿洗过的衣裳,不过是细枝末节!”火烧眉毛的事正等着道光去处理,除了平息民众叛乱,还有愈演愈烈的鸦片问题。
道光派林则徐去禁烟是对的,但他应当意识到此举将损害国内一些人的不法利益,引起英国不法商人的反抗,应当采取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他们的军力有正确的评估,可他都没有。一方面他没把英国舰队将远涉重洋来犯的消息当真,认为那只不过是恫吓;另一方面又认为英军来也不怕,说他们的战船太大进不了中国江河,“且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能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他们盲目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和敌人的缺点,根本不把英军放在眼里。黄仁宇说:“中国人之公众心理也确有一段自欺之成分。”1840年6月,当英国区区4000名侵略者果真来到时,我四亿人口的大国在自家门口居然无法抵抗,今天想来还感到十分丢脸。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一书中写道:这一场战争,事实上是贸易战争,不是为鸦片而战,而是为贸易而战。但它却是由鸦片引起的,而且人们也乐意把这项肮脏的罪名加到侵略者头上,所以称它是鸦片战争。
人们将嘉庆至道光期间(1796-1841年)称为“嘉道中衰”。顾名思义,“中衰”指中途衰落,语出《史记》,但配为专有名词,似乎只有这一个。“嘉道中衰”衰的不仅是经济、军事,而是整个封建制度腐朽不堪,不可救药!
中国长期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西方货物兴趣不大,而西方对中国的生丝、土布、瓷器、绸缎、糖、樟脑等却非常感兴趣。这样,在鸦片战争以前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是顺差,英国逆差,外来白银大量流入。中央官府要海禁,地方官府可不干,偷偷摸摸也要跟外国人交易。傅野在他的《国家救赎》一书中写道:
这样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地方势力逐渐坐大,割据一方,形成各自的派系,各派系之间地域分明,相互倾轧,彼此互不买账。到了太平天国后期,中央政府对地方督抚控制力日渐衰微,地方政府经常置中央政府于不顾,私下和西方列强结成政治和经济利益同盟。
这一段描述,很容易让我联想到东周天子与诸侯、唐末朝廷与藩镇。当然,表面没那么严重,但后果一点儿也不更轻。
与此同时,英国人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做起了为人不齿的鸦片生意。两国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又由于地方势力对中央政府三心二意,列强视为有机可乘,越来越胆大妄为,便渐渐由礼仪冲突演变为武装冲突,由两国矛盾扩大为中国与多国矛盾,一败接连多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