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是魏晋士人特有的精神风貌。他们蔑视礼教,崇尚自我,言行洒脱,放荡不羁,表现出与传统士人迥然不同的时代特征。魏晋风度在生活中的体现是服药、饮酒,在文化意识上则主要表现为清谈、玄学。
曹魏末年,政局多变,杀戮频仍,士人们普遍感到吉凶难测,前途渺茫。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他们纷纷追求眼下生活的逍遥自在。寒食散,又名五石散,服之可以强筋壮骨,延年益寿。不过,此药有很强的副作用,服食后需依一套细致繁琐的程序将其毒性发散掉,否则就会中毒甚至因此而丧生。尽管服药后要忍受一番痛苦的煎熬,但时人仍然乐此不疲。
较之服药,饮酒之风更甚。有些士人嗜饮是为了远离政治,保全自已,更多的则是不顾一切地狂饮,只图享乐,以至丑态百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一次与友人饮酒时,他们不用杯子,而是将酒倒进盆里围坐共饮。这时一群猪跑来,也加入他们的行列,阮成等人便与猪一起喝个不停。当时的人们还认为他们的行为很放达。魏晋士人的这些行为反映出的是人格的扭曲与变态,是魏晋风度中失之偏颇的地方。
魏晋时期,儒家独尊地位发生动摇,佛教传入中土,道教得到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新观念、新思想的产生,当时兴起的玄学正是魏晋士人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他们通过玄学的清谈来表达思想感情,显露学问见识,展示个人风度。嵇康、阮籍等名士对时局不满,但又无力反抗,只好在清谈玄学中寻求心理的平衡。他们提出了“越名教而自然”的口号,宣称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要效法老庄,不计较名利得失。
魏晋士人热衷清谈玄学,常常废寝忘食,如醉如痴,从而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王澄十分钦佩卫蚧的清谈,有一次王澄旁听卫蚧讲演玄理,高妙之处,王澄听得入神,竟然接连三次跌倒在座位上,后来人们称之为“卫君谈道,平子(王澄的字)三倒”。玄学清谈大多在辩论中进行。名僧支道林和殷浩在简文帝司马昱家清谈,二人相持不下,经过四轮辩论才分胜负。
士人在清谈时喜欢手持麈( zhi)尾。麈是鹿的一种,其尾毛非常漂亮,人们就用它制成上圆下方的麈尾,井附有缕缕垂丝。清谈时人们将其上下左右地摇摆,从而表现出清虚飘逸的意境和潇洒脱俗的风度。由于麈尾与清谈密不可分,以至麈尾成了清谈的代名词。支道林在谈到自己的清谈时说:“贫道捉麈尾三十年。”
魏晋风度是魏晋南北朝的一大时代特色,清谈玄学更是盛行一时,成为士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