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封爵制度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明代封爵有皇室与百官之分。皇室以皇子为亲王,亲王之子为郡王,都为实封,且可世袭,但袭王位者必须为嫡长子。庶子支派则封以奉国、镇围、镇国将军等虚爵。除了里室封王之外,文武官员的封爵只有公、侯、伯三级,不一定都世袭,而且只有岁禄,并无实际的封邑。
清代封爵同样有宗室与百官之分,分别称为王爵和世爵。王爵也称为显爵,分为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亲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思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思将军。按宗亲世系分别授予。宗室几年满20者均可提请。世爵是封给功臣的,共分九等: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思骑尉。清代封爵都没有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