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见微知著”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后来演变为“见微知著”,如宋代苏洵的《辨奸论》就说:“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成语中的“微”是指细节,“著”是指大局。意思是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要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只看到一些细节,就要通过分析预料到事情的发生。
古人是很重视细节的,《礼记》说:“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韩非子》也说:“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淮南子》强调,要“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后来演变为“一叶落知天下秋”。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在写《后汉书》的《丁鸿传》时,说“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后来演化为成语“防微杜渐”。
见微知著和防微杜渐都是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注意细节。
明代有个陈幼学,任湖州知府时,在大堂上书对联明志:“受一文枉法钱,幽有鬼神明有禁;行半点亏心事,远在儿孙近在身。”清代的张伯行在任江苏、福建巡抚时,为了防止下属巴结上贡,于是撰写《禁止馈赠送檄》晓谕下属:“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两位正人君子对自己是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中国有一个“一钱落职”的故事:一个在国子监当助教的秀才,看到一个买《吕氏春秋》的人掉下一文钱,就过去用脚踩住,等买书人走后拾起钱占为己有,恰好被一个老头看到。这位秀才后来在选官时得到了常熟县知县的职位,他十分高兴,正当准备行装就要前去赴任时,接到通知叫他不要去了。原来,这个老头是江苏巡抚汤潜庵,汤潜庵给这位秀才免职的理由是:“当秀才时候尚且一钱如命,侥幸当上了地方官,岂不要伸手到人家的口袋里去偷盗,成为乌纱帽下的窃贼吗?因此趁早不要让他当官,以免祸害一方百姓。”这位汤老先生对别人的评价虽然有点“上纲上线”,但他这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的态度仍然是可取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于人的性格、智力结构、经验和经历是不同的,因此,在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时,方法也是不同的。有人大刀阔斧,快刀斩乱麻,很少注意细节。这种人智商一般不低,但观察能力欠佳,他们一般都注重宏观,发现不了细节。在学习时过分追求知识的“面”,追求“博”而不能“精”,浅尝辄止,缺乏深度,所以往往会“在阴沟里翻船”,“在细节上失败”。文学作品中的张飞、鲁智深、李逵都是这种类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