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的意思是,打开书本,总有益处。 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读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识。宋太宗经常阅读《太平御览》,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就是成语“开卷有益”的来历。
然而,“开卷有益”是不是真的“有益”?却成了现在许多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辩论的热点问题。
持“开卷有益”观点的人能够举出许多通过努力学习的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尽管曾经“十年寒窗无人问”,最后却“一举成名天下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的故事;能够举出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写出“红楼巨著”;纪晓岚“饱览群书,徜徉书海”,方得到“天下第一才子”称号的事实;能够用东吴的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读书,结果大有长进,让鲁肃发出“您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的感叹,吕蒙也骄傲地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名言;能够用牛顿“站在巨人的肩上”和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心得体会来说明“开卷”确实“有益”。
持“开卷未必有益”,甚至“开卷有害”观点的人也能举出战国末期,出身将门的赵括不仅仅是“博览群书”,而且是“饱读兵书”,结果却是“纸上谈兵”,在和秦将白起的长平之战中,他改变了原统帅廉颇的战略防御方针,积极筹划战略进攻,企图一举而胜,结果一败涂地,让赵国的40万将士不得不投降,最后除了240名放回报信的外,全部被白起“坑杀”,导致赵国的灭亡;能够举出三国时蜀国的马谡,自恃“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在镇守街亭时,按照兵书说的“凭高视下,势如劈竹”,屯兵于山上,副将王平告诉他“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他却用兵法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为自己辩护,最后失了街亭,逼得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能够用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读了不少书,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五种写法,却“浑身的武艺遮不了寒,满肚子的文章充不得饥”,不仅“穷”,而且“酸”,明明偷了别人的书被人家抓了个“现行”,却不说“偷”而说是“窃”,诡辩“读书人窃书不算偷”,结果受人奚落;还能用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许多老板小学没毕业的现实来证明“开卷未必有益”,甚至“开卷有害。
其实,“开卷有益”或者“开卷未必有益”,甚至“开卷有害”的关键取决读什么和读书的方法。
总而言之,“开卷有益”是正确的,我们要养成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因为学习型社会需要学习型公民,学习型公民学习的最重要、最常见,也是最方便的方式就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