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秦陵“文官俑”的面纱(2)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4-11 18:10:35

这12件陶俑有10件是一字向北俯倒,一件位于前室的东壁,面西而立,另一件则独自站立于南侧厢房,这件俑戴双板冠,留着八字小胡,发式和其余ii件有着明显的区别,显然是这个俑坑的“领导”,一个人独享着一间办公室。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位“领导”的表情极其特殊,从正面看,面色严肃,一脸的威仪。而侧面观之,则会发现他嘴角含笑,满心欢喜状。至于那些文官俑,也是表情不一,有的心事重重,似乎前途未h:有的则暗自窃喜,像是刚刚得到了一点小利:有的满怀愤懑,是对小人得志的那种愤懑;有的则表情平静,一副超脱的姿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显然他们同朝为官,却是各怀心事。

在刚开始钻探时,考古工作人员认为这个陪莽坑仅是一个马厩坑而已,这里可能供养着供秦始皇乘御狩猎的御马。至于陶俑,就是饲马人。但随着发掘的不断深入,这一观点渐渐被否定。按《札记》记载,古时西南为“奥一,这里往往是尊者或长者所居住的地方。从已经出土的文官俑看,他们的右腋下都挂着模拟的陶削(小刀,用以刮掉竹简上的字)和长方形的袋囊,里面用以放置磨刀石。而俑的左臂肘与腰间有一圆孔,原似夹有东西,应为竹简等物。这种形制的秦俑也从来没有发现过。出土的文官俑皆双手笼于袖中,做立姿态,整体看上去毕恭毕敬,一副随时待命的样子。皇上有什么旨意,他们马上就会拿出竹简记载下来,如果写错则立即会用“削”刮掉重写。

在南侧厢房,还发现了4件“铜钺”,刃部锋利,有竹柄的痕迹。“钺”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具“代表”和“象征”之意,仪仗队里经常可见斧钺之物,它往往象征君权神授、军事征伐。在执行刑罚时,有“钺”则可先斩后奏。此前,也仅在2号坑发现过一件“钺”。

秦始皇陵周围的陪葬坑均为某种机构的象征,经过专家认证,这个陪葬坑是秦代的三公九卿中的廷尉,是掌刑辟、主刑罚的要害机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备的官僚政治机构。秦代的中央机构以三公九卿为首脑。遗憾的是,自1974年秦兵马俑发现以来,就一直没有找到这些关键性的机构,直到k0006陪葬坑发现才有所改变。

秦始皇陵耗时30余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工程之一,地面上有高耸的封土,连绵的城垣,雄伟的宫殿庙宇,地下有穿三泉而建的地富。虽然屡经世事更迭,往日盛况空前的陵园在地面上几乎荡然无存,但那深逮而神秘的地下世界始终对这个世界充满着诱惑。从兵马俑的发现到铜车马的出土,从铝甲坑的问世到百戏俑的露脸,秦始皇陵以它不断出土的绝顶文物令世界为之瞩目。

尽管还有一些专家对这个新发现的陪葬坑的性质持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认,这次k0006陪葬坑的发掘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秦俑永久的魅力,相信不远的将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秦始皇陵将不断掀起它神秘的面纱。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