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族风情 >

土家族傩堂戏和巫文化

文章主题:民族风情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6-07 22:21:33

黔东铜仁地区,是中国民间傩文化圈堪称傩戏之乡的地方。这里有着苗傩、侗傩、汉傩、布依傩、忆佬傩和土家傩等等,分布地区以土家傩复盖面最宽。铜仁地区的德江、沿河、印江、思南、江口、松桃、铜仁等县,均有土家傩。

土家族傩堂戏

土家傩,土家族的“傩堂戏”或“傩坛戏”。土家出傩时,要隆重设置神坛祭祀傩神。

土家傩的傩神叫傩公傩婆。祭傩神的主祭者,也即主演傩戏的第一角色,必须是位法力高上的巫师,并由这位巫师任“司坛师长”。土家语称巫师为“梯玛”,意译成汉语就叫“土老师”或“土老司”。

有一个有趣的土家民间传说,讲的就是土老师和土家傩的故事:

话说土老师的开山祖去西天佛爷那里取经,获得一本半经书和八个铜铃,在回来的路上,客老师 (指汉巫)向他要去一本经,苗老师(指苗巫)又向他要走半本经。经书被客老师和苗老师拿光了,土老师只好再上西天取经。这一次,佛爷没再给土老师经书,而是意味深长地对土老师说:“客老师一本经,苗老师半本经,土老师无经乱搬经,百说百灵。”因此,土老师跳傩作法时,只摇击八个铜铃,不必看经书,靠口耳相传跳大傩。

这个土家族民间传说至少说明汉巫、苗巫和土家巫关系密切,而土家族是不同意他们的傩堂戏是从汉傩传来的。他们认为汉族是后迁入黔的客人,其巫师也为客老师。实际上,土家傩保持着宗教的原始形态,受佛教、道教的影响比汉滩浅,有许多跳法保持着汉代以前的古傩形态,那是佛教自西方印度东传和道教产生时代以前的宗教形态。包括汉代以前的中原古傩、宫廷大傩,原本也是一种原始的巫术礼仪。傩舞名称的形成,是和它原来那种古拙的形态紧相连的,因为汉代以前的傩舞边跳边发出“傩!傩!”的粗犷的呐喊,因此便以“傩”命名此种跳神驱邪兼求族类昌盛、庄稼丰收的古老的巫术礼仪。

贵州民谚有“一傩冲百鬼,一愿了千神”,“戴上脸子(面具)是神,脱下脸子是人”之谓。戴上面具跳神,是所有傩戏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傩戏里,面具绝不是什么化妆术,而是一种将人的灵魂输送到另一个鬼神世界里的“运载工具”。跳傩的巫师是这么样坚信不疑的,他们和相信傩的神奇功用的人都相信“戴上面具是神,脱下面具是人”这一谚语。

最有灵气的神圣的傩面具往往出自巫师或祖传艺人之手,并主要地由巫师戴上它扮演傩戏角色。土家傩的面具是多角色多变化的。其中,扮正神所戴面具,形象正直、善良、圣洁、安祥、一脸正气,如摊公傩婆、土地公婆、唐氏太婆、仙锋小姐、消灾和尚等等。凶神面具造型威武、凶悍、怪异、狞厉、满脸杀气,如开山神、先锋将军、二郎神、龙王、押兵先师等等。世俗面具则刻得更接近生活原型,如甘生、安安、梅氏、庞氏等等。丑角面具却形象滑稽、风趣、幽默,如秦童、秋姑、歪嘴等等。还有牛头马面等兽形面具。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