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族风情 >

壮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特点

文章主题:民族风情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5-22 21:50:29

壮族源于古代南方的百越族群,史籍中称为“僚”、“俚”、“乌浒”,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壮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特点。

壮族的饮食特征

壮族的饮食特征

糯米及其制品在壮族的饮食生活中有扮演着重要角色。壮族是农业民族,种植水稻、玉米、豆类、薯类、瓜类、果类,饲养猪、牛、羊畜类和鸡、鸭、鹅等禽类,在生产和生活的长期实践中,认识了各种町食用的野生植物和动物,风味美食甚多。

壮族的婚姻习俗

壮族的婚姻习俗

一夫一妻制是壮族婚姻的基本形式,各支系都实行家族外婚,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舅表、姨表可以通婚,但姑表不能结亲。侬人支系中,多实行单线姑舅表婚,即姑母的儿子与舅父的女儿通婚,严禁舅父的儿子与姑母的女儿通婚。有的地方壮族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即婚后第二三天,新娘便回娘家居住,只在农忙或节日期间来夫家住几天,也称为“不坐家”。丈夫则每隔十天半月便要带上礼物前往女方家探望妻子,住上一两天,帮岳母家干些活。不落夫家的时间长短不一,视双方的感情进展而定,数月至数年不等,一般是女方怀孕后才正式来丈夫家生活,才“坐家”。

壮族的丧葬习俗

壮族的丧葬习俗

历史上壮族曾实行木棺火葬,清代以后,普遍实行木棺土葬。近现代壮族各支系的丧葬仪式基本相同,盛行木棺土葬,对非正常死亡者实行火葬。从婴儿到老人死亡,埋葬方法各不相同,结婚以前死亡者,穿戴和安葬较为简单,对于老年人的正常死亡,要履行多项仪式:接气(表示接受死者的事业与希望)、净身更衣、停灵待亲、报丧、入殓守灵、糊扎棺罩立孝杆(让死者沿着孝杆爬到天上去享福)、赎魂、开路与超度、举行葬礼。

壮族的自然崇拜

壮族的自然崇拜

壮族先民崇拜的对象基本上包括了自然界的主要神祗。铜鼓不仅是乐器,而且是神器,它可以沟通鬼神和人们的思想,自古以来壮族先民击铜鼓伴歌舞以祈年禳灾,因此壮族把太阳纹、雷纹、云纹、蛙纹等自然崇拜的对象刻画在铜鼓上进行膜拜。此外在民间还有城隍、三官、火神、龙王、石神、土地神、山神、龙树等祭祀神灵。如壮族认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是主管一切吉庆、灾难的神,以前每村都有土地庙,每家每户要用红纸写上“福德土地之位”贴在墙上祭拜,左右再贴“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的楹联,逢年过节都要供祭。

壮族的灵魂观与祖先崇拜

灵魂观念在现代壮族中还很浓厚,各支系在过年时都要举行招魂仪式,不仅给人招魂,而且给猪、牛、马、鸡及五谷招魂。壮族认为鬼魂和灵魂是有区别的,灵魂与肉体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在人做梦或生病时才会脱离。鬼魂是脱离了肉体的灵魂,是人死亡后由灵魂变的,有善鬼和恶鬼之分。生前是坏人,死后变恶鬼,或生前是好人,但由于恶鬼作祟而非正常死亡者也被视为凶鬼,对它们除采取祭祀讨好外,常采取以一些物件、仪式进行驱逐。只有生前是好人,年满花甲而正常死亡者才被视为善鬼,人们通常采取亲近和依赖的态度,祈求它们保佑平安、顺利。

人们对本部落亡故的头人或祖先、“布摩”等怀有崇敬的心情,由此产生了祖先崇拜,在丧事的办理,坟地的选择,农历七月对祖先的祭祀等都反映了壮族祖先崇拜的情况。

“布摩”是壮族原始宗教的祭司,由古代的男巫演变而来,是沟通人与神的桥梁,其职能主要是祭祀、祈祷、禳灾。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