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族风情 >

历史悠久的土家族农耕文化简介

文章主题:民族风情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2-05 21:07:46

土家族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群体,农耕文化在其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有关农耕生产状况,以及形成的农耕民俗的传承,在土家族中有着及其悠久的历史,并具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我们认真调查研究它,就能更好地了解这个民族从古至今的生存与发展状况。这对于我们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贵州土家族从事农业,已有悠久的历史。据《华阳国志》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巴子国的领域里就有“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土家族居住地属古代巴子国的“南极”之地。这里因有乌江,虽然山高谷深,但土地肥沃,气候温暖,很适合“植五谷”。

元明后,“土司”执政,土家族地区开始进入封建领主经济,涌现了一批豪强大姓,出现了较大的聚落村寨。他们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联系加强,引进中原发达地区水利,因提灌工程设施,用于农业灌溉,溪河沿岸利用水力架简车,提水灌溉。

农业经济得到较快地发展,逐步改变了“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逐步采用耕田地自然条件种植包谷、高梁、小米、豆类等,蚕桑,苎麻和蜂蜜等生产也有了新的发展。在手工业方面,利用山区自然资源制造各种铁、木、竹农具和生活用品。

妇女也学会了丝、棉、麻等纺织技术,生产土布。并出现了简单的冶炼工艺,尤其得益于乌江航运之便,运来了食盐、铁器布匹等以及百货,土家族地区木、竹、桐棬油、中药材,皮张、黄蜡、生漆也纷纷也出峡进入长江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沿江的集贸市场也随之形成而逐渐增多。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