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间艺术丰富多采,最常见的要数剪纸、编花带、挑花、刺绣、织锦、银饰等艺术。
剪纸又称“西给榜”,是指刺绣的底样,但从工序和价值来看,它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工艺品。
苗族剪纸多为即兴作品,一般采用剪、扎、挑手法在纸上随意创作或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构图反映苗族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心理。线条流畅、画面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
编花带是用凳式的编带机或者圆口的竹篮做工具,用编发的手法进行编织,从而制出专用于刺绣的带子。
挑花是苗族妇女擅长的传统工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具有很广泛的实用性。挑花一般在布面上数纱挑刺,采用打散结构法,按布面逐一挑刺,用几何图形将诸多的生物形象表现出来。常以桃红色为基调,白色、绿色点缀其间,画图紧凑饱满。
刺绣也是苗族妇女的另一特长。有平绣、凸绣、辫绣、堆花、绉绣、缠绣等十多种,图案布局美观匀称,色调分明,给人明显的实物感,通过不同的色调,使图象立体呈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织绵也被称为“苗锦”,是苗族民间工艺的一大瑰宝。织锦要求很高,编织起来费时费力。一般织锦用来制作锦带,色调浓烈鲜艳,多作衣饰佩带用。
明清以前,不论苗族男女,都喜欢佩戴银饰。直到现在银饰仍是青年妇女的主要装饰品,但男子已普遍不再用。
银饰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黔东南为代表,不仅工艺水平很高,佩戴的数量也最多,最为显著的是镶有二尺多高的宽大银角;第二类是松桃、铜仁地区,妇女在头巾上插上许多银花,胸前围腰上绽着许多大块银花;第三类是贵阳以西地区,银饰数量较少仅在头上发髻插少许。这三个地区也有其共同特点,都戴有银质的耳环、项链和手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