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镂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0-28 18:49:38

1970年,文物工作者在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山东汉1号墓中,出土了一件银镂玉衣,出土时基本完好,仅有少量玉片散落,经文物工作者整理、修复后恢复原状,实测全长为170厘米。这是继1969年在河北满城汉墓中出土两件金镂玉衣后,首次发现的完整的银镂玉衣,对于研究汉代丧葬习俗及制玉工艺有着重要的意义。

玉衣,古称“玉匣”、“玉柙”,系由玉片缝缀而成,为汉代帝王及皇族死后穿着的殓服,据说能够让死者的身体不朽。玉衣制作,工序复杂,工程浩大,为宫内作坊统一监制,由皇帝赏赐给诸侯及皇族。《后汉书•礼仪志下》载:“大丧……守官令兼东园匠将女执事,黄绵、缇缯、金镂玉柙如故事。”

《汉旧仪》规定,玉衣又按死者等级分为金镂、银镂、铜镂等数种。用玉衣殓尸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东汉末年。后魏文帝曹丕鉴于“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镂,骸骨并尽”的状况,下令禁止使用“珠襦玉匣”,方才不再见到。

云龙山北麓的“亚父冢”出土的银镂玉衣,为东汉彭城王的殓服,由头罩、脸盖、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姆指套、左右裤筒、左右鞋子等14个部件构成,共用不同规格、形制的玉片2600余片,大部分为新制,亦有少量用旧玉改制的。

玉片的样式有多种,以长方形、梯形的为最多,其次是方形和三角形的,另有根据人体形状设计的,如橄榄形、半月形等,每一片玉片均有穿孔,以便于连缀。凡方形、长方形玉片都在四角部位钻孔,而半月形的玉片则是在上下弦中部钻孔,这说明玉衣的各部分是经工匠于事先精心设计的。

自河北省满城县出土西汉金镂玉衣以来,在各地又陆续发现汉代各时期的金镂、银镂、铜镂玉衣数十件,其中多数较为完好,徐州出土的玉衣是保存得较为完整的银镂玉衣。

从整体上看,东汉玉衣较西汉玉衣有了许多改进。在外形上,银镂玉衣较金镂玉衣多出姆指套;银镂玉衣的玉片多、形制少、形状小,面部双眼用橄榄形玉片制成,各部位的结构更加合理,鞋子能够分辨出左右;在玉片的制作工艺和编缀方法上,也比金镂玉衣更趋于完善,从而使玉衣在穿着时能够更加贴合人体。

这件银镂玉衣现陈列在南京博物院的《长江下游五千年文明展览》的玉器馆里,还曾先后去过日本、澳大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墨西哥、荷兰、比利时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览。

郭沫若先生在看到这件银镂玉衣时,曾赋诗赞曰:“银镂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